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5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林业   77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149篇
  611篇
综合类   459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6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1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分析环塔里木盆地农业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与趋势.[方法]利用1951-2005年的逐月气候资料分析.[结果]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过去55 a中环塔里木盆地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增温速率在0.22℃/10 a以上.各季节及生长季平均气温都有所增加,冬季最大,达到0.5℃/10 a.冬季和秋季最高温增加均较明显.冬季、年平均和春季平均最低气温增加显著.生长季的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增温速率都不明显.对降水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春季降水量、年降水量和生长季平均降水量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通过分析该地区农业气候变化特征,以期为有效管理区域农业、水资源,改善生态系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冯琳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2):357-362
[目的]和田河流域中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以体现系统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服务功能作为出发点,构建了由生态安全、社会发展、环境保障、人群健康4个方面量度,19个单项指标组成的和田河流域中游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HP法的评价.[结果]一是干旱区特殊的自然条件使得生态安全性较低;二是地区经济水平落后使得社会发展与相应的环保投入滞后.提出相应措施,对进一步开展和田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工作提出了展望.[结论]和田县、和田市、墨玉县、洛浦县四个行政单元都呈现出不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73.
利用石羊河流域近10年水情资料、近40年自然降雪资料和近4年人工降雪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现状和人工降雪作业的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降雪的4年内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增加明显,增雪效果非常明显。同时指出冬春季在石羊河流域进行人工增雪具有一定的潜力,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4.
共和盆地近50年水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青海省共和盆地2个站点1961-2007年的平均气温及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共和盆地水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以0.38℃/10 a速率上升,气温偏高主要是在冬季,夏季变化幅度不大,1987年气温发生了由低到高的突变。近47 a来共和盆地的年降水量呈微弱的增加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9 mm/10 a。对共和盆地而言,尽管降水和气温都呈增加趋势,但由于降水增长引起的地表水资源的增加不足以抵消气温升高带来的影响,因而将导致可利用降水资源的总体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75.
天山北坡呼图壁河流域近313年降水的重建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分析发现,天山北坡呼图壁河流域树轮年表与呼图壁气象站上年8月至当年7月的平均降水相关性较好,最高单相关系数为o.484(a=0.001),且具有明显的树木生理学意义.利用赛热克巴依萨、希热克久热特、喀音萨依的标准化年表能够较好地重建呼图壁河流域近313年的上年8月至当年7月平均降水序列,方差解释量达41%,并通过交叉检验表明重建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76.
海河流域控制性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基于水量、水热、水沙和水盐平衡理论和河流生态功能性划分理念,构建考虑了河流基本生态、自净、输沙和生态景观等功能的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理论体系。以境内河流监测站水文数据为基础,研究海河流域控制性河流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该区域地表水资源量尚不能满足河流自净水量,河流生态修复年需水量86.65×108m3/a,城市景观河流生态环境年需水9.0×108m3/a,采取节水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雨水、洪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和调配有望改善现状。  相似文献   
77.
城镇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在空间上的重要表现形式,其空间格局与演变是城镇研究的热点问题。淮河流域是中国城镇体系的南北过渡地区,研究这一自然地理单元内城镇扩张过程,视角独特。为客观、快速、准确地重建不同时间序列上淮河流域城镇扩张过程,在DMSP/OLS数据、SPOT-VGT数据、Landsat ETM+数据等多源遥感数据的基础上,提出"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相互校正—NDVI数据重建—流域城镇信息提取—流域城镇扩张分析"的研究思路,并运用该思路分析淮河流域从1998年至2013年16年间的城镇扩张过程。从城市面积、扩张强度、扩张动态度、扩张形态4方面分析了城市扩张规律。研究发现:淮河流域整体与各省扩张基本属于低速扩张型与中速扩张型;淮河流域城镇分布仍较为分散,未形成完整的城市群或城镇体系;这一时期城市扩张时空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78.
海河流域作物水足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水足迹理论,利用海河流域8个省(市、自治区)气象及农业基础数据,计算了海河流域主要作物的虚拟水量和作物水足迹值,并对流域作物水足迹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作物不同地区的虚拟水量均匀分布;各市作物水足迹有由南向北逐渐增大的趋势。德州、保定、聊城等地的蓝水比例最高,均达到了50%以上,土壤水利用率较低;晋中、长治、阳泉和朝阳市的绿水足迹达到了总水足迹值的90%以上。流域内小麦的蓝水足迹占总水足迹比例最大,各省(市、自治区)平均为74.6%,作物生长需要大量灌溉水;玉米、棉花、谷子、大豆和花生蓝水足迹比例较少,均在20%以下。河北省的蓝水足迹为114.97×108 m3,农业灌溉用水压力最大;内蒙古的蓝水比例最大,为67.59%;辽宁省和山西省的土壤水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79.
王胜  郭海瑛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9):152-157
为了得到金塔降水量对当地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通过小波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对降水量和相关气候要素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近年来金塔县降水量除秋季以外,年以及其他季节降水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2)通过对降水量的多时间尺度分析,发现42 年内存在15 年左右的尺度,1975—1982 年、1988—1996 年、2004—2014 为偏多期,1982—1988 年、1996—2004 年为偏少期;利用Mann-Kendall 法、T滑动检验发现,当地降水量在42 年内虽然出现波动,但并未出现突变;(3)在夏季,降水量与其他气象要素存在着明显的响应关系,为了找到这种关系,依次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随着降水量的变化,气温、日照时数、地表温度均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其中降水量和地表温度的相互关系表现最为紧密,相关系数也最高。  相似文献   
80.
艾比湖流域不同生态系统土壤水盐空间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艾比湖流域山前人工绿洲—绿洲—荒漠过渡带—湖滨湿地生态系统土壤表层(0~20 cm)盐分、含水量、pH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山前人工绿洲属中度盐化土,绿洲—荒漠过渡带和湖滨湿地均属于重度盐化土;艾比湖流域土壤pH和盐分均由山前人工绿洲向湖滨湿地逐渐增大,含水量由山前人工绿洲向湖滨湿地递减;艾比湖流域土壤pH属于弱变异性,盐分和含水量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2)受结构因素影响,山前人工绿洲土壤pH、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壤盐分和含水量、湖滨湿地土壤pH和盐分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受结构因素和随机因素综合影响,山前人工绿洲土壤盐分和含水量以及湖滨湿地土壤含水量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3)艾比湖流域土壤pH和盐分呈现斑块状分布,均由山前人工绿洲向绿洲—荒漠过渡带到湖滨湿地依次递增;土壤含水量呈现条带状分布,由山前人工绿洲向绿洲—荒漠过渡带到湖滨湿地依次递减、艾比湖北部向南部逐渐减少;土壤盐分与pH和含水量分别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